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SuperDaniel313  ›  全部回复第 1 页 / 共 1 页
回复总数  7
@TomXx #3 本来想说盲猜应该不会,但搜了一下相关新闻,发现政策里的要求明确指出包含搜索结果在内的推荐也被囊括。不过个性化检索对个人来说很重要吗?检索结果的排列如果充满个性化推荐不是会导致更难突破自己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内容吗?

“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官网消息,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 2022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其中,《规定》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向用户提供不针对其个人特征的选项,或者便捷的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的选项。

按照《规定》,应用算法推荐技术,是指利用生成合成类、个性化推送类、排序精选类、检索过滤类、调度决策类等算法技术向用户提供信息。”
11 小时 47 分钟前
回复了 chemfinder 创建的主题 微信 怎么把我的用户加到一个微信群里呢
先说结论,难

从国内营销的角度来讲,op 现在想做的是沉淀自己的私域流量(加微)

灰产和腾讯搏斗的过程中,已经把常规的自动化方案全都堵死了,微信好友添加的限制包括但不限于:

“微信添加好友的限制主要取决于微信账号的等级。一般来说,微信账号分为四个等级:新注册账号、一级账号、二级账号和三级账号。新注册账号每天最多只能添加 15 位好友;一级账号每天最多能添加 30 位好友;二级账号每天最多能添加 50 位好友;三级账号每天最多能添加 70 位好友。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添加好友是指通过搜索手机号、微信号、QQ 号等方式添加,而非通过朋友圈、群聊等途径”——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1224231

高频、大量、快速添加微信好友这个事情花钱也解决不了,因为和微信运营团队的运营理念及规则在做对抗。

反过来让用户添加自己也是一样,高频、大量、快速被人添加的微信号也会触发风控阈值,然后限制被添加,只能等第二天再重新累计风控阈值。

目前主流的方式都是先通过电话建立强链接,明确告知用户自己的来意,然后筛选出意愿用户,再建立微信这种长期链接。否则陌生添加被拒的概率非常高,类似传统营销里的陌拜或者现在营销意图极强的骚扰电话。

--------
抛开微信添加这个动作来看。op 可以想想这些问题:
1. 1000 个用户里有多少是真正的种子用户?如何区分出核心种子用户或者高价值( KOL 或者 KOC )用户?
2. 拉群是让人来水群还是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呢?
3. 有多少人会积极参与群聊在群里发表意见?
4. 用户访谈、调研重要吗?
5. 如果重要,需要花多少成本,想获取什么样的调研结果呢?
6. 舍弃这些用户,现在开始在产品渠道上开拓营销渠道可不可以呢(销售的时候带上售后联系方式,添加率极高)?
如果被信息流困扰,可以尝试这个操作:小红书-我-设置-隐私设置-个性化选项,关闭信息流个性化推荐

效果立竿见影

-------
多说点其他的

国内上得了台面的平台都有类似选项可以控制,包括但不限于:B 站、抖音、小红书、淘宝、拼多多、闲鱼

关了算法推荐之后,刚开始哪怕习惯性的点进这些信息流进去,还是会索然无味退出来。关闭之后可以观察一下,各平台真正热门的内容有哪些。平台如果没有这些个性化推荐算法机制,成瘾效果大大削弱。但要注意,App 会强引导你重新开启推荐算法,一不留神就会点重新开启,就看你自己愿不愿意摆脱了。

还有一点,以小红书和 B 站为例,虽然 App 上不进行个性化推荐了,但 Web 端还是会做推荐的。

大体原因么无非就是政策只要求 App 端整改,但法无禁止即可为,平台舍不得多年建设的信息流机制,除了明令禁止的地方,能保留推荐的其他入口全保留推荐,实际上还是一直在采集数据做大数据分析。所以通过不同入口进入平台还是会有大量个性化内容推荐出来。
@SuperDaniel313 #11 以上都是我干产品的时候在团队内实践过的项目:
- TDsign 已经联动到从产品设计到 UI 优化到前端开发一条龙;
- Arco 在 UI 层面用过,实际前端开发还是拿 Element UI 来堆屎;
- Ant 用过 UI ;

不过,最终都是在堆屎🤡

在中后台应用界面设计上,如果追求设计层面的最低成本(设计、协作、更新、维护),Figma 是我认为的最优解。
优势如下:
1. 稳定,上线至今快 10 年了,越来越好,虽然没被 adobe 收购,但至少我用的那两年没见服务有异常过;
2. 使用方便,云端设计不挑设备,能跑 chrome 就能用 Figma ;
3. 协作方便,多人同时在画布里查询或者留言或者共享视窗,比到屏幕上指指点点舒服;
4. 更新方便,蓝湖算是传统产品设计的玩法,需要像研发一样 push 到云端才能看到最新设计稿,Figma 是实时展示的云端设计稿;
5. 维护方便,Figma 有版本控制功能;
6. 小团队支出低,一个人编辑,其他人只查看的话,免费完全够用,保守讲,一百个前端页面以内的项目不会产生资金开销;
建议 figma ,一个画布无限大。
UI 组建选社区里成熟的那几套
1. 互联网项目,年轻活泼的,优先字节的 Aroc design ;
2. 政务端项目,稳重成熟的,优选腾讯的 TDsign ;
3. 屎山老项目,迫不得已的,优选阿里的 Ant design ;

Figma 里都有 UI 组件,配合封装好的 UI 组件,拖拽布局,云端更新。
国产竞品基本上打不过,蓝湖旗下的 MasterGo 勉强能上桌。
6 天前
回复了 lynan 创建的主题 摄影 有什么 CameraRAW 的免费/平价替代品吗?
capture one 调色一绝,能和 ACR 上一桌。

但如果涉及到合成的话,除了 PS 没有一个能打的,商业修图还是得看 PS ,Affinity Photo 能在一定程度上平替 PS 。
9 天前
回复了 chenqh 创建的主题 健康 你们有颈椎病吗?RT
我在今年 4 月份开始出现头晕的情况,三甲做了核磁共振,骨科门诊诊断颈椎病,但没有压迫神经,开药后建议转诊神经内科。西药只缓解了我的头晕,并未根治。

在核磁共振检查之前还去看过一趟康复科,拍片,诊断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医生也是开药+建议转诊神经内科,末了顺口说了一句可以理疗。

大概两个月前,头晕难受,想到去社区卫生站理疗,社区卫生站的理疗医师排查出我的肩胛提肌过度紧张、僵硬,安排理疗,主要治疗方式为针灸+艾熏+拔罐。

前三次理疗的效果十分显著,肌肉僵硬的感觉立马得到改善,头晕症状通过理疗被极大缓解。
后续每周一次,未间断治疗,截止上周为最后一次,共计 8 次?(未记录具体次数),但后半程感受不如初期明显。

在站内搜到类似情况的 V 友建议改善体态:双肩收紧,自然下沉,缓解后通过麦肯基颈椎锻炼方法进行锻炼。

感谢 V 友分享,截止现在,我的头晕症状基本上已经很轻微了,对比五个月前饭后散步都会产生严重的眩晕感来说,已经轻微到不影响生活和工作。

回顾整个过程,我从有症状开始,主要做了以下事情:
1. 发现头晕后自我排查出是因为高强度使用鼠标导致的肩颈肌肉疲劳导致,开始注意使用电脑的体态问题;
2. 就医求诊,确认是颈椎病;
3. 调整坐姿,用坐骨来坐,显示器高度调整为平视状态,日常端碗吃饭,举杯喝水,平视玩手机,想尽办法避免低头;
4. 通过中医理疗重建肌肉弹性,治疗肩胛提肌的僵化;
5. 调整体态,锻炼颈椎,避免肩颈疲劳;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2710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18ms · UTC 15:13 · PVG 23:13 · LAX 07:13 · JFK 10:13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