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BlockHeader
V2EX  ›  推广

零知识证明 - zkSNARK 入门

  •  
  •   BlockHeader · 2019-05-01 23:35:57 +08:00 · 2258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2063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网络上讲解零知识证明的文章就不多,这些文章要不太浅显,要不太深入,很少有能给入门者整体框架上的认识。

    比如,阿里巴巴零知识证明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通俗理解零知识证明的例子:

    阿里巴巴被强盗抓住,为了保命,他需要向强盗证明自己拥有打开石门的密码,同时又不能把密码告诉强盗。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先让强盗离开自己一箭之地,距离足够远让强盗无法听到口令,足够近让阿里巴巴无法在强盗的弓箭下逃生。阿里巴巴就在这个距离下向强盗展示了石门的打开和关闭。

    这个整个过程就是零知识证明,证明者能够在不向验证者提供任何有用信息(石门的口令)的情况下,使验证者相信某个论断(阿里巴巴知道打开石门的方法)是正确的。

    技术人除了通俗的理解零知识证明外,还需要对零知识的理论和推导过程深入理解运用。以太坊的一篇 blog,比较适合想深入理解零知识证明的小伙伴。

    https://blog.ethereum.org/2016/12/05/zksnarks-in-a-nutshell/

    这篇文章也是这篇 blog 的翻译和我自己的理解。通过这篇文章,能快速建立零知识证明的逻辑框架。虽然这篇文章有些推导公式,但是相对简单,小伙伴可以耐心阅读。

    先给出零知识证明的逻辑框架:

    图 0

    0 - 零知识证明的基本概念

    零知识证明,zkSNARKzero-knowledge Succint Non-interactive ARguments of Knowledge 的简称:

    • Succinct:证明的数据量比较小
    • Non-interactive:没有或者只有很少交互。
    • ARguments:验证者只对计算能力有限的证明者有效。拥有足够计算能力的证明者可以伪造证明。这也叫“计算可靠性"(相对的还有”完美可靠性")。
    • of Knowledge:对于证明者来说在不知道证据(Witness,比如一个哈希函数的输入或者一个确定 Merkle-tree 节点的路径)的情况下,构造出一组参数和证明是不可能的。

    零知识证明大体由四部分组成:

    • 多项式问题的转化 - 需要证明的问题转化为多项式问题 t(x)h(x) = w(x)v(x),证明者提交证明让验证者确认多项式成立。
    • 随机挑选验证 - 随机选择验证的数值 s,验证 t(s)h(s) = w(s)v(s)。相对于验证多项式相等 t(x)h(x) = w(x)v(x),随机挑选验证,简单,验证数据少。随机挑选验证,安全性肯定不及多项式等式验证,但如果确实足够随机,安全性还是相当高的。
    • 同态隐藏 - 同态隐藏指的是函数的一种特性。输入的计算和输出的计算保持“同态”。以加法同态为例,满足如下的三个条件的函数 E(x),称为加法同态:1. 给定 E(x),很难推导出 x. 2. 不同的输入,对应不同输出 3. E(x+y) 可以由 E(x),E(y)计算出来。乘法同态类似。
    • 零知识 - 证明者和验证者之间除了“问题证明与否”知识外,不知道其他任何知识(不知道随机挑选值,不知道挑选值的多项式计算结果等等)。

    在了解零知识的基础概念上,慢慢推导整个零知识证明过程,先从 NP 问题说起。

    1- NP 问题以及约化

    解决一个问题需要花费时间。如果解决问题需要的时间与问题的规模之间是多项式关系,则可以称该问题具有多项式复杂度。一般问题可分成两类:P 问题NP 问题。P 问题指的是在多项式时间内可解的问题。NP 问题( Non-Deterministic Polynomial Problem,非确定性多项式问题),指不能在多项式内可解,但是可以在多项式时间内验证的问题。

    很显然,P 问题也是 NP 问题,但是是否 NP 问题是 P 问题,NP=P ?,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能证明。一般认为,NP 问题不等于 P 问题,也就是说,NP 问题不存在多项式解法。

    约化(Reduction),可以理解成问题的转化。对任意一个程序 A 的输入,都能按某种法则变换成程序 B 的输入,使两程序的输出相同,那么,可以说,问题 A 可约化为问题 B。

    NPC 问题,是一个 NP 问题,并且,其他所有的 NP 问题都能归约到它。简单的说,NP 问题之间可以相互归约,一个 NP 问题求解,其他 NP 问题一样能求解。

    举例说明,NP 问题以及 NP 问题的归约。

    布尔公式满足性问题(SAT 问题,boolean formula satisfiability) 就是一个 NP 问题。布尔公式定义如下:

    • 假设变量$x_1$, $x_2$, $x_3$, ... 是布尔公式
    • 假设 f 是布尔公式,$\lnot f$也是布尔公式(取反)
    • 假设 f 和 g 是布尔公式,$f \land g$和$f \lor g$也是布尔公式(与和或)

    一个布尔公式可满足,指输入是 0/1 的情况下,存在输出为真。SAT 问题指,找出所有可满足的布尔公式。SAT 问题看上去,除了枚举一个个可能的布尔公式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就是多项式时间内不可解。如果知道一个可满足的布尔公式,验证非常方便(输入是 0/1 的情况下,看看输出是否为真)。SAT 问题是 NP 问题。

    再看看另外一个 NP 问题:PolyZero 问题。PolyZero 问题指某个多项式满足:多项式输入是 0 或 1 的情况下,多项式输出为 0。

    ​ $$PolyZero(f) := 1$$

    f 满足输入是 0/1 的情况下,多项式输出为 0。

    一个布尔表达式 f 可以通过如下的归约函数 r,转化为多项式:

    • $$r(x_i) := (1-x_i)$$
    • $$r(\lnot f) := (1-r(f))$$
    • $$r(f \land g) := (1- (1 - r(f))(1 - r(g)))$$
    • $$r(f \lor g) := r(f)r(g)$$

    也就是说,一个 SAT 问题,通过归约函数 r,可以归约为一个 PolyZero 问题:f 是可满足的,当且仅当 r(f)输出为 0。

    ​ $$SAT(f) = PolyZero(r(f))$$

    总结一下,NP 问题是在多项式时间内无解,但是可以多项式时间验证的问题。NP 问题可以相互归约。

    2 - QSP 问题

    需要证明的问题,肯定是 NP 问题,如果是 P 问题,不存在问题解的”寻找“,也就不存在证明。简单的说,zkSNARK 问题处理的都是 NP 问题。既然 NP 问题相互可以归约,首先需要确定一个 NP 问题,其他 NP 问题都可以归约到这个 NP 问题,再进行证明。也就是,证明了一个 NP 问题,就可以证明所有 NP 问题。

    QSP 问题是个 NP 问题,也特别适合 zkSNARK。为啥特别适合,目前还不需要深究。有相关的论文论证: https://eprint.iacr.org/2012/215.pdf

    QSP 问题是这样一个 NP 问题:给定一系列的多项式,以及给定一个目标多项式,找出多项式的组合能整除目标多项式。输入为$n$位的 QSP 问题定义如下:

    • 给定多个多项式:$v_0, ... , v_m, w_0, ... , w_m$
    • 目标多项式:$t$
    • 映射函数:$f: \left{(i, j) |1\leq i \leq n, j\in{0,1} \right} \to \left{1, ... m\right}$

    给定一个证据( Witness ) u,满足如下条件,即可验证 u 是 QSP 问题的解:

    • $$a_k, b_k = 1\ \ 如果 k = f(i, u[i])$$
    • $$a_k, b_k = 0\ \ 如果 k = f(i, 1- u[i])$$
    • $$v_aw_b 能整除\ t,其中 v_a = v_0 + a_1v_1 + ... + a_mv_m, w_b = w_0 + b_1w_1+ ... + b_mw_m$$

    对一个证据 u,对每一位进行两次映射计算($u[i]$以及$1-u[i]$),确定多项式之间的系数。因为针对证据 u 的每一位,计算两次,确定多项式之间的系数,如果$2n < m$,多项式的选择还是有很大的灵活性。

    如果证明者知道 QSP 问题的解,需要提供证据(也就是 u )。验证者在获知证据 u 的情况下,按照上述的规则恢复出多项式的系数,验证$v_av_b$是否能整除$t$:$th=v_aw_b$。为了方便验证者验证,证明者可以同时提供$h$。在多项式维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多项式的乘法还是比较复杂的。

    有个简单的想法,与其验证者验证整个多项式是否相等,不如随机挑选数值进行验证。假设验证者随机挑选验证数值 s,验证者只需要验证$t(s)h(s)=v_a(s)w_b(s)$。

    以上是基础知识,下面开始介绍 zkSNARK 的证明过程。在继续深入一个 QSP 问题证明细节之前,先看看一个多项式问题的证明过程。

    3 - 多项式问题的证明过程

    假设一个多项式$f(x)=a_0+a_1x+a_2x^2+ ... + a_{d-1}x^{d-1}+a_dx^d$。证明一个多项式,即给定一个输入$x$,提供$f(x)$的证明。

    3.1 有线群论基础(椭圆曲线)

    定一个有限群,生成元是$g$,阶为$n$,则该群包括如下的元素:$g^0,g^1,g^2, ... ,g^{n-1}$。通过有限群加密的方式很简单:$E(x) := g^x$。也就是说,得知$g^x$的情况下,不能反推出$x$。

    3.2 选定随机数

    验证者随机选择一个有限群中的元素,比如$s$。提供如下的计算结果($s$的不同阶的加密结果):

    $$E(s^0), E(s^1), ... , E(s^d)$$

    在生成这些计算结果后,$s$就不需要了,可以忘记。

    3.3 $E(f(s))$计算

    举个例子,$f(x) = 4 + 2x + 4x^2$,$E(f(s)) = E(s^0)^4E(s^1)^2E(s^2)^4$。显然,$E(f(s))$ 可以不知道$s$ 的情况下,通过验证者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来。

    3.4 $\alpha$对

    注意的是,验证者是不知道待证明的多项式参数的,即使证明者提供了$E(f(s))$,验证者也无法验证。 $\alpha$对的方法可以让验证者确认证明者是通过多项式计算出结果。 在 3.2 的基础上,验证者还随机选择另外一个元素$\alpha$,并提供额外的计算结果:

    $E(\alpha s^0), E(\alpha s^1), ... , E(\alpha s^d)$

    证明者需要提供$E(f(s))$和$E(\alpha f(s))$。

    $$E(f(s)) = E(s^0)^4E(s^1)^2E(s^2)^4$$

    $$E(\alpha f(s)) = E(\alpha s^0)^4E(\alpha s^1)^2E(\alpha s^2)^4$$

    3.5 配对函数

    配对函数$e$,满足如下定义:

    $$e(g^x, g^y) = e(g, g)^{xy}$$

    验证者验证$\alpha$对的方式很简单,检验如下的等式是否成立:

    $$e(E(f(s)), g^\alpha) = e(E(\alpha f(s)), g) $$

    假设$A= e(E(f(s)), B=E(\alpha f(s))$推导过程如下:

    $$e(A, g^\alpha) = e(E(f(s)), g^\alpha) = e(g^{f(s)}, g^\alpha) = e(g, g)^{\alpha f(s)}$$

    $$e(B, g) = e(E(\alpha f(s)), g) = e(g^{\alpha f(s)}, g) = e(g, g)^{\alpha f(s)}$$

    到此为止,验证者提供$\alpha$对的情况下,证明者可以证明通过某个多项式计算出某个结果,验证者不知道具体的多项式的参数。

    3.6 $\delta $ 偏移

    更进一步,证明者采用$\delta $ 偏移,甚至不想让验证者知道$E(f(s))$。采用$\delta $ 偏移,证明者不再提供$A$和$B$,而是随机一个$\delta $参数,提供$A'$和$B'$。

    $$A' = E(\delta + f(s)) = g^{\delta + f(s)} = g^\delta g^{f(s)} = E(\delta)E(f(s)) = E(\delta)A$$

    $$B' = E(\alpha (\delta + f(s))) = E(\alpha\delta + \alpha f(s)) = g^{\alpha \delta + \alpha f(s)} = E(\alpha)^\delta E(\alpha f(s)) = E(\alpha)^\delta B$$

    很显然,验证者从$A'$无法推导出$E(f(s))$,但验证者一样能验证$\alpha$对的配对函数是否成立:

    $$e(A', g^\alpha) = e(E(\delta + f(s)), g^\alpha) = e(g^{\delta + f(s)}, g^\alpha) = e(g, g)^{\alpha (\delta + f(s))}$$

    $$e(B, g) = e(E(\alpha (\delta + f(s)), g) = e(g^{\alpha (\delta + f(s))}, g) = e(g, g)^{\alpha (\delta + f(s))}$$

    多项式的整个证明过程如下图所示:

    图 1

    4 - QSP 问题的 skSNARK 证明

    skSNARK 证明过程分为两部分:a) setup 阶段 b )证明阶段。QSP 问题就是给定一系列的多项式$v_0, ..., v_m, w_0, ..., w_m$以及目标多项式$t$,证明存在一个证据$u$。这些多项式中的最高阶为$d$。

    4.1 setup 和 CRS

    CRS - Common Reference String,也就是预先 setup 的公开信息。在选定$s$和$\alpha$的情况下,发布如下信息:

    • $s$和$\alpha$的计算结果

      $$E(s^0), E(s^1), ... , E(s^d)$$

      $E(\alpha s^0), E(\alpha s^1), ... , E(\alpha s^d)$

    • 多项式的$\alpha$对的计算结果 $$E(t(s)), E(\alpha t(s))$$

      $$E(v_0(s)), ... E(v_m(s)), E(\alpha v_0(s)), ..., E(\alpha v_m(s))$$

      $$E(w_0(s)), ... E(w_m(s)), E(\alpha w_0(s)), ..., E(\alpha w_m(s))$$

    • 多项式的$\beta_v, \beta_w, \gamma$ 参数的计算结果

      $$E(\gamma), E(\beta_v\gamma), E(\beta_w\gamma)$$

      $$E(\beta_vv_1(s)), ... , E(\beta_vv_m(s))$$

      $$E(\beta_ww_1(s)), ... , E(\beta_ww_m(s))$$

      $$E(\beta_vt(s)), E(\beta_wt(s))$$

    4.2 证明者提供证据

    在 QSP 的映射函数中,如果$2n < m$,$1, ..., m$中有些数字没有映射到。这些没有映射到的数字组成$I_{free}$,并定义($k$为未映射到的数字):

    $$v_{free}(x) = \sum_k a_kv_k(x)$$

    证明者需提供的证据如下

    • $$V_{free} := E(v_{free}(s)), \ W := E(w(s)), \ H := E(h(s)),$$
    • $$V_{free}' := E(\alpha v_{free}(s)), W' := E(\alpha w(s)), H' := E(\alpha h(s)), $$
    • $$Y := E(\beta_vv_{free}(s) + \beta_ww(s))$$

    $V_{free}/V_{free}', W/W', H/H'$是$\alpha$对,用以验证$v_{free},w,h$是否是多项式形式。$t$是已知,公开的,毋需验证。$Y$用来确保$v_{free}(s)$和$w(s)$的计算采用一致的参数。

    4.3 验证者验证

    在 QSP 的映射函数中,如果$2n < m$,$1, ..., m$中所有映射到的数字作为组成系数组成的二项式定义为(和$v_{free}$互补):

    $$v_{in}(x) = \sum_k a_kv_k(x)$$

    验证者需要验证如下的等式是否成立:

    • $$e(V_{free}', g) = e(V_{free}, g^\alpha), e(W', E(1)) = e(W, E(\alpha)), e(H', E(1)) = e(H, E(\alpha))$$
    • $$e(E(\gamma), Y) = e(E(\beta_v\gamma), V_{free})e(E(\beta_w\gamma), W)$$
    • $$e(E(v_0(s))E(v_{in}(s))V_{free}, E(w_0(s))W) = e(H, E(t(s)))$$

    第一个(系列)等式验证$V_{free}/V'_{free}, W/W', H/H'$是否是$\alpha$对。

    第二个等式验证$V_{free}$和$W$的计算采用一致的参数。因为$v_{free}$和 w 都是二项式,它们的和也同样是一个多项式,所以采用$\gamma$ 参数进行确认。证明过程如下:

    $$e(E(\gamma), Y) = e(E(\gamma), E(\beta_vv_{free}(s) + \beta_ww(s))) = e(g, g)^{\gamma(\beta_vv_{free}(s) + \beta_ww(s))}$$

    $$e(E(\beta_v\gamma), V_{free})e(E(\beta_w\gamma), W) = e(E(\beta_v\gamma), E(v_{free}(s)))e(E(\beta_w\gamma), E(w(s))) = e(g,g)^{(\beta_v\gamma)v_{free}(s)}e(g,g)^{(\beta_w\gamma)w(s)} = e(g, g)^{\gamma(\beta_vv_{free}(s) + \beta_ww(s))}$$

    第三个等式验证$v(s)w(s) = h(s)t(s)$,其中$v_0(s)+v_{in}(s)+v_{free}(s) = v(s)$。

    简单的说,逻辑是确认$v, w, h$是多项式,并且$v,w$采用同样的参数,满足$v(s)w(s) = h(s)t(s)$。

    到目前为止,整个 QSP 的 zkSNARK 的证明过程逻辑已见雏形:

    图 2

    4.4 $\delta $ 偏移

    为了进一步“隐藏” $V_{free}$和$W$,额外需要采用两个偏移: $\delta_{free}和\delta_w$。 $v_{free}(s)/w(s)/h(s)$进行如下的变形,验证者用同样的逻辑验证。

    $$v_{free}(s) \rightarrow v_{free}(s) + \delta_{free}t(s)$$  $$w(s) \rightarrow w(s) + \delta_wt(s)$$  $$h(s) \rightarrow h(s)+\delta_{free}(w_0(s) + w(s)) + \delta_w(v_0(s) + v_{in}(s) + v_{free}(s)) + (\delta_{free}\delta_w)t(s)$$

    至此,zkSNARK 的推导逻辑就基本完整。使用 zkSNARK 证明,由如下的几步组成:

    1/ 问题转化: 一个需要证明的 NP 问题转化为选定的 NP 问题(比如 QSP 问题)

    2/ 设置参数( setup ):设置参数的过程也是挑选随机数的过程,并提供 CRS

    3/ 证明者获取证据 u,通过 CRS 计算证据( proof )

    4/ 验证者验证证据以及响应的 proof

    总结:零知识证明由四部分组成:多项式问题的转化,随机挑选验证,同态隐藏以及零知识。需要零知识证明的问题先转化为特定的 NP 问题,挑选随机数,设置参数,公布 CRS。证明者,在求得证据的情况下,通过 CRS 计算出证据。验证者再无需其他知识的情况下可以进行验证。

    8 条回复    2019-05-06 19:57:15 +08:00
    BlockHeader
        1
    BlockHeader  
    OP
       2019-05-01 23:36:50 +08:00
    现在还不能贴图

    可以关注 公众号 “星想法”,看图。谢谢。
    32556188w
        2
    32556188w  
       2019-05-01 23:45:34 +08:00
    @BlockHeader 哇,可以加入你们不~嘿嘿
    BlockHeader
        3
    BlockHeader  
    OP
       2019-05-01 23:53:37 +08:00
    @32556188w 哈哈,私聊,私聊。
    geelaw
        4
    geelaw  
       2019-05-02 00:07:20 +08:00
    错误连篇,或者说使用了另一种语言(很多词语的含义和主流接受含义不同),而且最重要的关键概念也没有解释——什么叫做“零知识”,如何刻画这一性质?这在历史上是一个 non-trivial 问题。
    lance6716
        5
    lance6716  
       2019-05-02 00:19:06 +08:00 via Android
    @geelaw 大佬,有没有面向密码学专业以外的,零知识证明的博文推荐
    ryd994
        6
    ryd994  
       2019-05-02 13:56:10 +08:00 via Android   ❤️ 1
    @Livid 这个人所有文章都是推广数字币
    BlockHeader
        7
    BlockHeader  
    OP
       2019-05-06 19:56:33 +08:00
    @geelaw 你好,我们交流一下。哪里错误连篇?谢谢。
    BlockHeader
        8
    BlockHeader  
    OP
       2019-05-06 19:57:15 +08:00
    @ryd994 我的哪些文章推广数字币了?我只是写写区块链的技术而已。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3181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7ms · UTC 12:31 · PVG 20:31 · LAX 04:31 · JFK 07:31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